close

  只ssd固態硬碟廠商有逢年過節,一家人才捨得吃餃子。每次,她都會拄著雙拐,先把熱騰騰的餃子送給癱在床上的殘疾鄰居……
3月1日一早,趙曉冬(右)鼎曜製冰機就組織志願者為社區困難群眾包“愛心餃子”。記者 王鼎 攝
  咚咚咚,一陣雙拐聲,伴SD記憶卡著歡快笑語。
  3月1日上午室內設計,聽到這熟悉的聲響,癱在床上的王麗玲知道,是“餃子嫂”趙姐又帶著姐妹們過來了。
  “餃子嫂”名叫趙曉冬,今年47歲,左腿殘疾,靠雙拐走路,是石嘴景觀設計山市大武口區民樂小區“陽光家園”的志願者,也是由小區15名殘疾人、5名志願者組成的“陽光藝術團”的團長,人熱情,歌聲也動聽。
  “今天怎麼樣?氣色不錯嘛,快趁熱吃。”一進屋,趙曉冬就亮開嗓門,快人快語忙著張羅,幾個人你拿筷子我倒蘸醬,很快,香噴噴的肉餡餃子擺在了王麗玲床前。
  王麗玲笑笑,沒說客氣話,自自然然夾起餃子吃,一雙大眼睛泛起不易察覺的淚花。
  “趙姐包的餃子總那麼好吃。”她笑著贊嘆。
  王麗玲4年前癱瘓在床,全身上下只有左胳膊能活動,丈夫棄她而去,起先只有姐姐每天過來給她送一頓飯。2010年春節,“餃子嫂”第一次上門,為王麗玲送來了餃子。從此,王麗玲逢年過節不但有餃子吃,每天,社區居委會幹部和“陽光藝術團”的殘疾姐妹們還天天來此相助。王麗玲家門外的牆上,用膠布粘著大門鑰匙,遇到大小事情,來幫忙的人就自己開門進屋。昔日連腳印都見不到的家裡,如今有了歡笑,有了溫暖。
  “給麗玲妹妹唱首歌吧,你先來。”“餃子嫂”趙曉冬推了一把和她一起來送餃子的殘疾姐妹朱彥君,“陽光藝術團”的演出正式開始。
  “山丹丹那個開花呦,紅艷艷……”朱彥君站在床前放聲高歌。伴著涌進潔凈小屋裡的陽光,山丹丹花在王麗玲的心頭,熱烈地開放。
  趙曉冬還帶來了厚厚一沓“陽光藝術團”外出巡演時的照片——臺上,殘疾演員們一張張陽光般的笑臉,唱歌、跳舞、演小品;臺下,被感動的觀眾使勁兒鼓掌。
  “我要是能動,就給你們伴舞。”王麗玲一邊翻看照片,一邊場外熱評,小小廉租屋裡滿溢著笑聲。
  “趙姐怕我一個人獃在家裡苦悶,隔三岔五過來看看,陪我聊天,感覺日子比過去過得快了,也開心了。我女兒在西北民族大學藝術班讀書,她立志將來工作了,也要做志願者。”王麗玲告訴記者。
  2005年6月的一場車禍,給趙曉冬這個原本拮据的家庭帶來災難。她忍受著巨大痛苦,先後做了11次手術,但仍然改變不了從此要與雙拐為伴的命運。一時無法接受這種殘酷的現實,她想到了自殺。有一次,她拿起床邊一把小剪刀猛刺頭部,頓時倒在血泊中。“媽,你不能死,你走了,我連聲媽也叫不了了啊!”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訴喚醒了趙曉冬。她意識到出車禍後只顧自己的痛苦,卻忽略了家人的感受。慢慢地,她拄著拐杖站了起來。
  2009年,趙曉冬一家搬到了民樂小區廉租房。這個小區是大武口最大的保障房小區,有900多戶經適房、600多戶廉租房,其中400餘戶是殘疾人家庭,有不少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殘疾人。看到一些殘疾鄰居生活艱難,善良的趙曉冬心生憐憫。“好歹我能拄著雙拐來回走動,能到外面曬曬太陽,但這些對重度殘疾人來說都是奢望。”趙曉冬想。從此,她決定盡己所能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鄰居。
  趙曉冬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,丈夫蹬三輪車,每月最多能賺1000多元的辛苦錢,她和女兒吃低保,女兒還在上大學。全家一年到頭不敢添新衣,總是等到菜市場快收攤時才去買最便宜的菜。逢年過節,或是上大學的女兒回家,一家人改善生活時才包餃子。每次,她都會把餃子給那些常年癱瘓在床的殘疾鄰居送去。
  慢慢地,趙曉冬的餃子有了名氣。這兩年,她經常招呼“陽光藝術團”的殘疾鄰居到家裡來,說說笑笑之間,幾百個餃子就包好了。餃子一齣鍋,第一碗一定端給王麗玲,第二碗端給李虎,一共14位,大多是重度殘疾鄰居。而最早扎入廚房的趙曉冬,總是最後一個坐到餐桌旁。
  每遇佳節,趙曉冬總要花80元買回一大盆肉餡,把殘疾鄰居接到自己家裡一起包餃子。一頓餃子花80多元,對趙曉冬來說可謂“奢侈”,但是,能把最好的東西送給比自己更困難的殘疾兄弟、姐妹分享,給他們帶去溫暖和陽光,這是趙曉冬覺得很重要、很有價值、很開心的事情。
  一聲“餃子嫂”,是殘疾鄰裡鄉親給予趙曉冬的最高榮譽。(記者 沙 新 連小芳 龔其雲 時明霞)
  來源:寧夏日報
(編輯:SN09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33jiai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